第71章 发卖成功

第71章

周七郎身上的衣服是半新的, 原先是老四的,袖口、领口、衣摆等地方磨损的不成样子,周氏给把这些磨损的地方都剪了, 改小, 到周七郎身上就是半新的, 一点补丁都没有。

再看周大郎, 衣服是旧的, 袖口、裤腿,波棱盖、胳膊肘那些地方都破的不成样子,补丁打在里面, 不仔细看看不出来, 但叫吴家两个黑小子看, 却瞧的清清楚楚。

以前周大郎和周七郎都在家里的时候, 兄弟俩瞧着也没什么不同, 变化是后来发生的。

周大郎跟着老三去了衙门,这会子看不到 , 两个黑小子便盯着周七郎看。

“九哥,买点馒头。”牛车路过一个摊子,李瑶柱赶忙抓出一把前递过去,“叫伙计拿最不好的馒头, 多买点。”

朱九也没问为什么, 拿了银钱就下了牛车买馒头。

县城的馒头花样多,只是用料就有好几种, 最好的自然是细面,又白又细腻,香味也浓郁,最不好的一般都是粗面, 谷壳混合在里面,表面摸起来揦手,闻着也不够香,还有一些是没发起来的馒头,成了死面馒头,热的时候还好,等凉了,得硬的跟石头似的。

好巧不巧的,摊子上有一笼全都是死馒头。

伙计给朱九拿馒头,脸上的表情很不好看,絮叨着说:“回头得拜拜,也不知道得罪了哪路仙人。”

朱九表情严肃地把是死馒头和粗面馒头拿回来,放到牛车最角落,不让李瑶柱碰。

周七郎和竹策都下意识往后面靠,就是还饿着肚子的两个黑小子也没上前,只是盯着粗馒头咽了下口水,没敢看死馒头。

“去城墙那找找乞丐。”李瑶柱也没上前。

一般人家平时图省事,都是直接捣了粮食,加点水和面,直接死面饼子拍在锅边上,等锅里的菜熟了,饼子也熟了,热气腾腾的吃。

蒸馒头麻烦,因为需要发酵,要是没有老面,还得自己搓,一时半刻的搓不成,就算搓成了,也有可能搓不好,到时候蒸出来的馒头发酸,一点都不好吃,所以只有逢年过节,红白喜事等时候才会蒸一些馒头。

同样一锅馒头,有时候会出现几个死馒头,没发起来,硬邦邦,就李瑶柱知道的,都会说死馒头是叫家里的过世的仙人给摸了,有空得去拜拜仙人。

要是一整锅都是死馒头,那肯定是哪儿得罪仙人了。

因着跟过世的仙人有些关联,这些死馒头都有些不吉利,以前家里出现死馒头的时候,李老太一般都当场拿出来叫李老头吃了,吃完了再去院子里拜一拜。

但摆摊做生意的总不能天天自个儿吃这种死馒头,一般都便宜卖了。

只是死馒头买回来,朱九、竹策、周七郎,还有两个黑小子都觉得这不吉利,反正是没有人去碰。

牛车到了城墙跟上,朝阳,背风,晒的暖烘烘的,几个乌黑乌黑的乞丐披着破破烂烂看不出纹理的衣服靠墙蹲着,旁边还有一些土窝子,这是他们挖出来晚上好在里面睡觉的。

见着牛车靠近,馒头的香味飘出来,几个乞丐睁着浑浊的眼珠子看了眼,便又垂下眼睑,看着不像面善心软会施舍的。

“馒头吃不吃?我有点事要打听。”李瑶柱终于还是碰了死馒头,拿了一个,个头不大,沉甸甸的,真的就跟攥着石头似的。

这话一听,先前还没动弹的乞丐立即爬起来,争先恐后的往牛车这边凑,浑浊的眼睛冒出精光,像是要把李瑶柱吞吃入腹。

“一个一个来。”李瑶柱马上到。

先叫上一个乞丐到边上,拿一个死馒头,等乞丐吃完了,这才问。

那乞丐看了眼不远处虎视眈眈的其他乞丐,咽了口唾沫,不敢耍滑头,李瑶柱问什么就说什么,等问完了,李瑶柱又给了个粗面馒头,再问下一个。

几个乞丐说的互相对照,对于要打听的消息就很明了了 。

“最心善的人家姓林,本家在省城,底蕴深厚,人家其中一个铺子便是咱们家接触的粮铺。”李瑶柱坐在牛车上给几个小的盘算,“还有一户姓杜,规矩严,祖辈都在县城,是有个小辈考了出去,在京城谋官。”

“心善最好,至少进去以后不会被欺侮,可这不是进去当大爷吃香喝辣享福的,是犯了错,欠了钱,没法子不得不发卖,即便是主家心善,可规矩是不能错的,要是规矩错了,旁人不会觉得主家有错,只会是奴仆的不对。”

李瑶柱把这些道理掰开了揉碎了,一一说给两个黑小子听。

至于旁的人家,有些大晚上抬出来死人的,身上都是血,直接埋去乱葬岗,乞丐跟着去扒坟,想看看有没有好东西,结果什么都没有,倒是看到血肉模糊的尸体。

还有的采买了下人,一两个月就又发卖,再买新的,要么就是养的下人不多,家里的活都给下人做,累不说,连像样的住处都没有。

好歹是打听了两户不错的人家,李瑶柱直接摆出来,让两个黑小子选。

“发卖签活契,三五年就能出来不?”五小子问。

“要是三个人一起发卖,用不了三五年,要是只有一个人,兴许得十年。”李瑶柱道。

“讲规矩那家吧。”五小子确定了。

四小子没点头,只说:“心善的人家能给钱多不?”

“就讲规矩哪家。”五小子拍了四小子一下,不让他再说话。

商量好了,再去牙行,那边伙计机灵,一说是找吴寡妇的,马上安排人去喊了管事来,不一会儿好几个管事来了,等着解决这个事儿。

吴家两个小子一听要给发卖,都连忙摇头,自由人做惯了,要去发卖为奴,叫这户人家要打要杀的话,官府也不会管,想想就吓人。

五小子便道:“你能拿出银钱不?拿不出银钱就得这样。好歹是活契,三个人一起,也就三五年功夫就出来了,这好歹能吃饱,还有体面的衣服穿……”

想想家里的日子,两个小子沉默了。

四小子又跟吴寡妇说:“大嫂,你养了我们一场,我们记恩,我是恨不得代替你给发卖,可这事是因为周家大郎而起,我不能叫他安心了,非得在外面……”

跟吴寡妇好说歹说的,这吴寡妇以前跟吴家大小子感情好,对下面的弟弟也好,后来再嫁了也还惦记着这几个小子,这会子愣是给说动了。

三个人统共三年活契,发卖去杜家,人家讲规矩,给的银钱却是不多,正好一人一两银子,除去一千八百个大钱还钱的,剩下的揣在身上傍身,也就行了。

管事们拿了银钱回去交差,先前破了的衣服是不要了的,李瑶柱做主给拿过来,这些衣服缝缝补补也还能穿,就是拿去当了,也能得一些银钱,至于是当还是留着,都给五小子和四小子做主。

忙活完这个事儿,李瑶柱去铺子那边跟老大说了下,又要了羊汤,就着饼子一块吃了点。

老大忙得很,饼子直接掰开泡着,三两下吃完,马上就有人来,没去粮铺买粮,就是冲着自家铺子来的,说是想聘守粮官,老大赶忙记下。

等人走了,老大这才抽空道:“等会子老三指定得回来。”

周大郎惦记吴寡妇,又知道李瑶柱今天带着吴家两个小子来就是处理这事的,他肯定得撺掇老三出来。便是张氏那边也得惦记这个事,怕牵扯到老三。

果不其然,饭才吃完,老三和张大郎来了,紧跟着张氏前后脚的撵来。

不等老三问,李瑶柱就说了一遍,“四小子、五小子以后留在县城,有什么事帮着张罗张罗。也就三年功夫,要是叫那些管事出面,一个人卖十两银子,一辈子为奴,命都得搭进去。”

有那喜欢毒打下人的人家,三五不时的就得采买下人,都是死契,一锤子买卖,打死一个换一个。

话都说到这份上了,张氏自然是满意的,也知道杜家讲规矩,但从未听说下人打死了什么的,顶多是不守规矩的下人又给送来牙行,反正是不会出人命。

老三也没觉得不好,这些日子在县衙混,也是见了下人的,有些体面的下人穿得比寻常富户都好,也讲规矩,要是吴寡妇和那两个小子能跟着长长见识,学些东西,倒也不算亏。

只周大郎如丧考妣,恶狠狠地看李瑶柱,觉得就是他把人害了的 。

“别急,以后慢慢来。”李瑶柱冲着周大郎笑。

周大郎心中咯噔一下,不敢再看李瑶柱,却想不到以后还能发生什么。

事情解决了,老三和张氏是都松了口气,根本没问五小子、四小子,急急忙忙走了。周大郎叫李瑶柱那一笑,弄得心里发慌,也把这两个小子给忘了。

眼瞅着人都走了,竹策哼笑,“周大郎是个傻的,紧跟着老三能帮上什么忙?采买的时候给拎东西?这样的活谁不会,随便找个人就能把他替换下来。”

采买管事最不缺的就是帮着搬东西的人,别看周大郎现在贴着老三紧,可他并不是不可或缺的。

“以后的事,谁知道呢。”周七郎有些感慨。

吴寡妇被杜家管事带走的时候,脸上的表情可不是不情愿,叫她进了大户人家的门,见识多了,便是三年以后再出来,怕是也不能看上周大郎那样的了,除非周大郎能变得更体面,但他能吗?

李瑶柱就看了眼周七郎,心中满意,这小子又有长进。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