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.独苗 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。

不同于孟爷爷这一房子嗣艰难, 多年才得一个男孙,还夭折了。

孟二爷爷的子孙可比孟爷爷这个当哥哥的要繁荣的可不是一点点,他自己就有五个儿子, 五个儿子分别成立家业后,又给他生了十多个孙子孙女。

在孟爷爷这一房,孙子稀缺,独根独苗, 但对孟二爷爷来说, 他孙子多,足有七、八个,压根就不稀罕。

他是个心有成算的, 在知道大房唯一的男丁没了,他的小算盘就已经开始敲了起来, 这年头虽然人丁兴旺了是好事, 但同样的, 不说十多个孙子将来嫁娶的问题,就说把这十多个孙子孙女养大成人,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况且, 他们二房的日子, 除了人丁比大房兴旺外,其余一干都不如大房。

伴随着孙子孙女的陆续出生,家里的日子过得是越发捉襟见肘了。

若是能把孙子过继给大房一个,且不说家里能少养一个,就说即便是过继出去, 那他们二房,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骨肉,不怕他将来不帮衬。

抱着这个心思, 孟二爷爷在阿瑶死后没多久,便试探性的提了过继的事情。

只是孟二爷爷考虑的事情还不够周全,自是被当时还没从失孙之痛中的孟奶奶给一口拒绝。

孟二爷爷虽然心有不悦,但也察觉出,是自己心急了一些,他的侄儿都还年轻,来日未必不能再生孙子,便也不再提。

但没想到,七八年过去了。

孟二爷爷这里又得了四个孙子,大房那边依旧没个动静,这把孙子过继的心思自然又起了。

而且这一次,他想的可不是过继一个孙子,而是过继三个过去,毕竟不管是孟大梁,孟二柱还是孟三丰,可都没儿子。

本来孟奶奶是不同意的,孟二爷爷被拒,倒也不灰心,他是知道孟奶奶的厉害之处,不是个好糊弄的,只是他也有自己的过河桥,转头去劝说孟大梁他们,苦口婆心的,说什么若是只过继一个的话,不管归在你们谁的名下,其他两个也都还是膝下空虚,倒不如一个过继一个,这样便不必相争,各自膝下也都有子送终,女儿也都有兄弟依靠。

他的这番说辞,可以说是直接戳中了孟大梁三兄弟的心。

思索了一下,便也都同意了。

这下,即便是孟奶奶反对也没法,只是既然不能反驳,那在过继的人选上,自是要精心一些,挑选年纪小,不记事的。

但孟二爷爷却打起了含糊,只说儿媳妇不大愿意,孟大梁三兄弟,性子虽然是憨直了一些,但可不傻,更不用说还有孟奶奶这个精明的,自然也不愿意过继孟二爷爷提出的那几个人选。

最大的都已经十一二,半大小子了,早已经记事,若是过继过来,那还不是给别人养儿子啊!

断然是不同意的。

孟二爷爷也怕闹的太过,孟奶奶他们转头就去挑选其他家,论血缘关系,他和孟爷爷虽然是最近不假,但又不是唯一,不是还有隔房的两个堂兄弟吗?

于是,

双方经过了几番的扯皮,最终选了一个七岁的,两个六岁的。

三个孩子过继到大房,日子陡然就不同起来,有了独自的房间,吃食上也好起来,日子过得比先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。

只是在各自过继了儿子后,孟大梁三兄弟,为了替自家儿子,心里开始有了小算盘,感情也不如以前亲厚。

其实,这本来也正常。

但没想到的是,孟大梁他们这里为了各自的‘儿子’争东争西,兄弟情都生分了不少,但孟二爷爷那边却让儿媳妇背地里去接触过继出去的三个孙子,除了叙说自家的骨肉亲情,什么不得已之外。

还灌输了一些有的没的话。

三个孩子过继过来的年纪,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尤其是在农村,也都能干一些轻巧的活计了。

再加上孟奶奶也时常念叨早逝的孙子,也让三个孩子心里落下了疙瘩。

先前,为了家里的财产,还忍着,但等到孟奶奶过世,孟大梁他们兄弟年老后,便露出了本性,公然的接济亲生父母不说,还出钱给孟二爷爷重新修缮的坟墓,这也就罢了。更重要的却是,大房几个姐妹,在婆家受了委屈,他们别说是撑腰,甚至还会反过来责怪她们,哪个儿媳妇不都是这么熬过去的。

偏就她们娇气。

但转过头,自己亲生的姐妹受了委屈,却着急忙慌的寻到别人家,给她们撑腰。

孟大梁她们三兄弟,若是到这个时候还看不出,他们过继了三个白眼狼,那才是真的傻了。

只是这个时候,他们已经老了,手脚也都没那么利索,还指着他们养老送终,自是拿他们无可奈何。

没几年,便郁郁而终。

而那三个过继的孩子,给他们办了葬礼,自以为尽了孝道,转头便各自去孝顺自己的亲生父母,还在村子里得了个不忘本的名声,有儿有女,因有大房的家底在,不说多大富大贵,却也和和乐乐,舒适无忧。

……

她这一次的任务,就是孝顺奶奶,给父母叔婶养老送终,给几个姐姐撑腰,让她们在婆家能挺直腰杆,不受人任何的委屈。

虽说原主的要求,一眼看过去,是多了一些,但对阿瑶来说,却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,基本上在交易的时候,阿瑶就已经想好该怎么做了。

这笔买卖对她来说,着实是赚大发了。

毕竟她已经很长时间都没见过这么纯净的灵魂。

就如同李大夫所说的那样,阿瑶人清醒了,能喝下药,这病也是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,这让全家都松了一口气,家里本来因阿瑶生病而凝重的气氛,也开始好了起来。

“小宝,你怎么出来了?你这病才好,可不能再吹了风。”

阿瑶却还是这才一走出房门,便看到一个身形略壮实的妇人,如是的对他说道。

“二婶。我的病已经好的差不多了,这几日,在床上躺的浑身都有些不舒服,就想下来走走。”阿瑶乖乖的回答说道。

眼前这个妇人是阿瑶的二婶张氏,当初孟奶奶就是看上她的身形壮实,好生养,再加上大儿子成婚数年,都没有孩子,才会聘回来的,她这二婶也确实好生养,但可惜,却一连生了四个女儿。

在这个年代里,若是没有儿子,在婆家,腰杆都是挺不直的,有那刻薄一些的人家,还有为此而休妻再娶的。

看着眉头已经拧起来,似乎又要说什么的张氏,阿瑶便又开口说:“二婶,有吃的吗?我饿了。”说着摸了摸自己的肚子。

他这话不假,他是真的有些饿了。

“饿了。”张氏没察觉到阿瑶是在转移话题,一听到阿瑶这话,忙道:“……这饼子还没开始烙,粥也还要一会儿,我先给你冲一碗鸡蛋水,你先喝点,饭马上就好。”

“谢谢二婶。”

张氏听着阿瑶这话,破觉得奇怪,忍不住抬头看了阿瑶一眼,侄子做为家里唯一的男丁,婆婆宠的厉害,这性格自然就骄纵霸道了一些,平日里可没这么乖巧懂事,居然还会说谢谢。

不过,她的目光在落到阿瑶身上后,却又有些了然,侄子本来圆润的身形都瘦了一圈,肉嘟嘟的脸也不见了,脸色也有些蜡黄。

也是,都已经七岁了,又病了这么一场,也该懂点事了。

说道:“一家人,什么谢不谢的,先去那边坐一会儿,我这里马上就好。”说着便转身走进了厨房。

阿瑶捧着二叔烫好的鸡蛋水,坐在一个小木墩上,小口小口的喝着。

不多时,三个年岁十多岁的女孩儿,从外面回来了,每个人的背上都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,里面装满了草料。

这些是用来喂猪的,切碎了掺和着麦麸,就是猪饲料。

阿瑶上头有七个姐姐,名字先开始是用春夏秋冬来取,但在他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孟冬出生后,一连四个女孩儿,这让着急抱孙子的孟奶奶和孟爷爷有些着急起来,剩下的两个个孙女,分别取名孟盼,孟招,深切表达了他们的心思。

眼下刚回来的三个姐姐,是大堂姐孟春,二堂姐孟夏和三堂姐孟秋。

其中孟春和孟秋都是二叔二婶的女儿,一个十四,一个十二,两人的模样也都似二婶多一些,模样不算出众,肤色也有些微黑,但身材高挑,长手长脚,一看就是能干的。孟夏是三叔的大女儿,家里排行第二,今年十三岁,虽个头低,但长相却圆润讨喜,是农家最喜欢的模样。

割猪草的活计,先前都是他娘和两个婶子轮流负责,不过等到孟春八岁的时候,便交给了她来负责。

如今孟春也已经有十四岁,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,现在家里的活计,基本上都是她带着妹妹在打理,可以说是出了名的能干,上门提亲,想聘孟春做儿媳妇,尤其是长媳的可不少。

孟春虽是女孩儿,但却是家里的第一个孙子辈,孟奶奶对其也颇为疼爱,再加上如今说亲也都是有一些讲究的,都认为,家里第一个说亲的孩子,她的亲事顺遂了,开了个好头,那么底下弟妹的婚事也都会顺顺利利的。

因此,孟奶奶对孟春的婚事,不免就挑剔了一些。

“小弟,你看大姐给你带了什么回来?”孟春在看到阿瑶后,立刻笑着说道,而后摘下竹篓,拨开最上面的一层青草,露出了十多个红彤彤的果子,“…是红果哦!”

这是一种长在河边的野果,因成熟后红彤彤的,便叫红果,个头不大,成年人大拇指大小,熟透后味道酸甜可口,尤其受到小孩子的喜爱。

它的成熟期是初夏,如今已经快要过去了,孟春如今能找到这些,也是极为不容易的事。

阿瑶看着红果,这不就是圣女果吗?

道了一句:“谢谢大姐。”

吃了一颗,不由的眯起眼睛,酸甜适中,别说,比圣女果可好吃多了。

……

这天晚饭,

全家人都已经到齐,白日里到县城去做工的孟大梁,孟二柱,孟三丰也都回来了,还带回来一只烤鸡,说是阿瑶刚痊愈,需要吃点好的补补身体,烤鸡虽然已经冷了,但依旧香气扑鼻,一端上桌,不说家里的孩子,就是几个大人,也不由的吸了吸鼻子。

这只鸡的个头虽然不算小,但孟家人多,撕开后,基本上一人也就两三块,不过阿瑶倒是不用担心,做为第三代里唯一的男丁,阿瑶分到了一只鸡腿。

当然,以上都不是重点。

重点是,阿瑶在饭桌上说出了自己想要读书的想法。请牢记收藏:,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