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四章 鹰卫(二)

李天喜一个没提防,被踹得踉跄了一步,差点摔倒。亏得刘恒昌眼明手快,一把扯住了自家女婿。

李天喜站稳后,忙冲岳父讨好地笑道:“刘统领别恼。我不是有意瞒着,是想等琢磨明白了,再告诉刘统领。”

刘恒昌瞥他一眼:“以后有什么事,要及时向我回禀。不得在郡主面前胡言乱语。”

这回是想法不错言之有物,也就罢了。要是养出骄狂自大的脾气,动辄胡说八道,可就成笑话了。

李天喜听出岳父话语中的爱护关切之意,老老实实应下了。

姜韶华没有干预岳父调教毛脚女婿,待刘恒昌教训完了,才微笑道:“年轻人有朝气有干劲有想法是好事。而且,我看此事可行。这件事就全权交给李天喜了。不必急于求成,慢慢来便是。”

“这件事做成了,就是大功一件,本郡主重重有赏。”

李天喜精神一振,大声领命。

刘恒昌不动声色地补上两句:“你先去写个条陈,呈给郡主。”

李天喜一听要写条陈,脸就苦了起来,又不敢不应。

待郡主一行人离去后,李天喜立刻冲回军帐,找出笔墨,一边咬着笔头,一边绞尽脑汁地写条陈。

憋了一个下午,总算写了两页纸。

李天喜这回总算没犯傻,先将自己写好的条陈呈给自家统领兼岳父。

刘恒昌看后,张口数落了几句:“你自小就不爱读书,也不肯好生练字。看看你写的是什么?有脸拿给郡主看吗?”

不能怪刘恒昌挑剔刻薄。这两页纸上的字有大有小,字迹不端,语句也有不通顺之处。委实是拿不出手啊!

李天喜挠挠头,一脸羞愧:“要是早知有这么一天,我一定好好读书练字。现在实在是来不及了。舅舅替我改一改,重新写一遍,再呈给郡主吧!”

刘恒昌没好气地哼了一声。还能怎么办?自己的亲外甥,自己的女婿,只能自己惯着了。

刘恒昌板着脸孔道:“铺纸研墨。”

李天喜殷勤地应一声,手脚麻利地铺好纸,飞快地研了一砚台的墨。

刘恒昌提笔落墨,字迹端正美观,竟写的一手好字。

李天喜忍不住大拍马屁:“舅舅是做了武将,要不然去参加科举,肯定能高中。”

刘恒昌嘴角扬了扬:“别拍马屁了。安静点!”

李天喜嘿嘿一笑,不吭声了。

刘恒昌思忖片刻,下笔如游龙,很快写好了条陈。晾干后给了李天喜,再三叮嘱:“你自己去求见郡主,将条陈献给郡主便可。记住,要稳重些,不该说的话不得乱说。”

多做少说,一直都是刘恒昌做人的准则。

李天喜神色郑重地应下。

……

半个时辰后,这份条陈呈到了姜韶华面前。

姜韶华仔细看了一回,笑着赞道:“这条陈写得简洁又清楚,很是不错。”

垂手肃立的李天喜,一脸不好意思地低声应道:“禀郡主,这条陈不是我写的,是出自刘统领之手。我自小不爱读书,也不喜练字。写出来的条陈实在没法看,只能去求刘统领。”

姜韶华失笑:“你倒是个实在人。”

郡主没生气,还笑眯眯的。李天喜胆气顿时壮实了不少,憨厚一笑道:“不瞒郡主,我自小就不怎么机灵。亏得我爹传了驯鹰的本事给我,不然,我哪有资格进郡主的亲卫营,还能做上队长。”

“能说出这番话来,就足够有资格做本郡主的亲卫了。”姜韶华目中满是欣赏赞许:“你还年轻,本事能耐不足可以学,书也可以再读字可以再练。本郡主看好你。”

李天喜被夸得美滋滋的,挺直胸膛大声应道:“是,我以后一定多读书多练字,像刘统领那样成为文武双全的将才。”

姜韶华微微一笑,着意鼓励了几句,又赏了李天喜一匹好马。

李天喜乐得合不拢嘴,牵着郡主赏赐的战马在军营里溜达了那么一小圈。总有好事多嘴的要问上一句:“这样的好马是哪来的?”

李天喜便学着自家岳父不动声色的模样答上一句:“郡主赏的。”

然后,便是一阵惊叹声羡慕声。

刘恒昌知道后,颇有些无语,只得将女婿拎过来喷了一顿。李天喜这才老实消停,牵着马回自己的军帐去了。

……

姜韶华知道此事后,不由得抿唇一笑,对宋渊道:“人都有软肋。刘统领平日四平八稳,说话行事谨慎仔细,从不出错。偏生外甥兼女婿是个实在青年,没什么心计,也没什么城府。”

宋渊也笑了:“李天喜在青年一辈的亲卫中,也算是最顶尖的一拨了。人无完人,这么一点小缺点,慢慢调教就是。”

一营有天生巨力锐气无双的陶大,二营有冷静细心的神箭手小田,现在三营捧出一个擅长驯鹰的李天喜来,也算能和一营二营一别苗头了。

还有郡主的近身亲卫秦虎孟三宝,更是忠心骁勇。郡主麾下,可谓人才济济。

姜韶华还是不怎么满意,低声道:“李天喜他们各有各的长处,不过,我还是盼着能有更多得用之人。”

宋渊心里悄然一动,看了郡主一眼:“秦战孟大山他们,一边在收容流民,一边在暗中招纳亲卫。现在亲卫营的人数已超过四千人了。”

这四千亲卫,个个都是精锐,对郡主忠心不二,战力惊人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就这四千亲卫,对上朝廷的两万军队,也丝毫不怵。保护南阳郡安危,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。

更何况,还有一个南阳军,人数也有四千多。这么多的兵力,郡主竟然还嫌不足?

郡主到底是想做什么?

姜韶华沉默不语,脑海中闪过崔渡的脸孔和他说过那番大逆不道的话语。过了半晌,才张口道:“范大将军领兵,一直没能攻打下平州。蝗灾过后,不知又会乱成什么境地。”

“我有预感,世道将乱。我们南阳位处南北交汇处,多些兵力总是好事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