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1章 北满的十万伪军,全部改姓丁

不鸣则已一鸣惊人,丁伟要得就是这样的效果。

装甲师强势的压进齐市,周卫国坐镇前线,对境内的日伪军进一步清扫。

第四纵队向白城子方向转进,呈进攻的态势,兵锋指向嫩江沿线,大有向哈城压进的想法。

第一纵队也进入作战状态,盯住了鬼子关东军司令部所在。

第三纵队不用多说,负责奉天一线,将兵锋压向辽河地带。

三大纵队的主力调动,表现出极强的进攻欲望。

精兵与否就看他们的状态,一个眼神就足以分辨新兵跟老兵,两者的差距天上地下。

单独的一个连队就可以拉出来布防,战斗力可以媲美鬼子的中队。

双方局面紧张,再一次呈现了一触即发的状态。

二次停火协议,看样子被丁伟扔进茅坑了。

关东军震怒之余,又深感无奈,现在的关东军已经不具备主动进攻的能力了,全部呈现防守姿态。

利用工事、城市、山地构建防线。

任何地盘都可以放,做好持久作战的觉悟。

第四军吃了大亏,还是灰溜溜的退守到海拉尔要塞区。

折损兵力超过6000人,对于整个第四军六七万人而言,也算小小的肉疼了。

好消息是动员了不少侨民,补充损失的兵力。坏消息是鬼子被夹在了外贝加尔方面军跟丁伟装甲师的中间。

外贝加尔方面军集结了53万兵力,大部分都是从西部调来的一线部队,刚刚参与完欧洲战场的主力。

战斗力最强,手上的武器装备也最多。

一旦出兵进攻,该军必然要横跨大兴安岭,穿透海拉尔要塞区。

这时候似乎明白丁伟的意图了,把鬼子全部逼迫到海拉尔一线,强迫第四军面对外贝加尔方面军。

断绝了撤退的可能,装甲师及整编的部队严阵以待,架设上火炮,不给鬼子撤退的机会。

第四军只能坚守要塞,跟远东军拼命。

不管结果如何,这支部队肯定会损失殆尽,而外贝加尔方面军要猛冲军事要塞,也必然损失3-5万兵力。

这是赤裸裸的阴谋,远东军想要出兵东北,就必须横跨大兴安岭,横跨鬼子的海拉尔要塞。

这是躲不过去的一步。

冲开它,才有机会来到伪满洲劫掠。

北满铁路线上有不少伪军驻扎,此时此刻像极了热锅上的蚂蚁。

远东军要打过来了,绥热察军区已经打过来了,明面上远东军跟丁伟是一伙的,都是为了干掉关东军。

鬼子要完了,那他们的日子怎么办?

北满北部是大片的土匪活跃区,也是三不管地带,土匪猖獗。

有的七八千人聚成一团,呼啸山林,不容易对付。

现如今土匪也胆战心惊,生怕八路打过来,对山区做一次围剿。

拿下齐市后,周卫国按照丁伟的吩咐,先对伪军进行招安。

展现了装甲师的实力后,绥热察军区的名声可谓一时无两,摧枯拉朽的干翻了两个师团加一个独立混成旅团。

这份实力摆在这里,伪军哪还有抵抗的心思。

哈城已经暗中投靠的暂编1师吴宝云,此时也开始准备调转枪口,只需要丁司令的命令一下,他们立马对着鬼子开干。

其余活跃在北满铁路一线的家伙们,心里也没有其他选择了。

都1945年了,小鬼子马上就完了,这些人没有更好的去处。

要么被消灭掉,要么被丁伟收编,编入东北保安司令部麾下。

伪满洲有15万余伪军,这些伪军是经历过正儿八经的军事训练的,如能加紧提升军纪,还是可堪一用的。

伪军的战斗力一直是个谜,有的特别能打,有的投诚后特别能打,有的纯粹是搞笑的。

最简单的收编办法是打乱分配,然后安排靠谱的军官,配备一套营连班子。

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,这个道理李云龙都知道。

部队能不能打,不在于基层士兵,得看军官靠不靠谱。

喝兵血,克扣军饷,谁会给他真卖命。

相反,大部分基层士兵是挺能打的,伪军也好,国军也罢,只要人愿意打,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是可观的。

要先解决思想问题,再解决伪军的杂乱军纪,安排政委、团级干部,向齐市方向抽调。

这次收编,丁伟要一口气把伪满的伪军全部包圆了。

除了收编伪军外,钟志成亲自带组织人员前往齐市、白城子、通辽地区,开展土地改革,分田地,推翻三座大山。

以此来解放乡镇,解放大量的穷苦大众。

号召年轻人踊跃参军,用手中的武器,保卫家园,保卫新分的土地。

初步估计,钟志成能编练5万人左右的民兵、新兵,作为预备役部队,加紧训练起来。

手上有步枪,几万支修复的98k步枪,完全可以拿出来给新兵民兵使用。还有不少缴获的日式三八大盖。

更别说丁伟时不时奖励的几百支上千支的新枪,三八大盖、水连珠、苏式半自动、冲锋枪,只要部队装备了这些武器。

任何一场伏击战斗,都可以获得弹药枪械的加成。

后方军工厂也能稳定输出弹药跟枪械,50毫米迫击炮、掷弹筒、步马枪、晋造步枪等等。

武器装备不用担心,只要有兵,丁伟立马就能拿出枪械来。

他最关注的是北满石油公司,接手后直接在鬼子原有的钻井上继续向下。

当初小鬼子钻到了1100米,只需要往下300米,就能撞到下方的大油田。这一点丁伟内心清清楚楚。

分出一部分精力,专门盯着鬼子的工人干活,同时培养自己人,把小鬼子的石油技术学过来。

从接手到继续钻井15天,就在周卫国拿下齐市,控制地方后,钻井下开始源源不断的冒油了。

这让干活的鬼子懵逼了,不可能啊,勘探了多少次了,这地方没有石油啊。

怎么到了丁伟手里,一手就摸出了油?

虽说页岩油的质量差,不易开采,炼油难度大。有困难就克服困难,总比什么都没有强。

就算开采、炼制困难,可它总归是冒油了,总归是可以自己生产了。

北满公司旗下的化工厂检测油质,分析其中的杂质。尤其是酸跟蜡质,需要特殊处理。

不管怎么说,这是值得庆祝的,鬼子的工人相对纯粹,他们在这里勘探了十几年,总算有了开花结果。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